计量确认中有关计量验证的分析
为了能够有效确保设备中的计量特性,并能满足测量过程中的计量要求,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必要的测定,从而能够将其进行定义和确认。根据测量设备要求中显示,该设备明确指出计量验证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校准、验证,以及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再进行校准,并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标签和封印工作。本文主要对计量确认中有关计量验证进行探讨分析。
计量工作主要是针对校准环节和验证环节的,其中校准环节的概念较为传统,而验证环节的观念则较为新颖,且人们对其的认知也较少。但可以了解的是,计量确认的主要核心是校准和验证,本文主要对计量工作的验证问题进行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计量要求主要分成用户需要和实际需要,可以对两者进行比较和验证。验证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过程,计量验证则是将设备的性能值进行分析,并比较该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并对其寿命和效果进行预测。在验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测量的情况进行程序的编写,编写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用户反馈、生产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由此得出具体的特征。在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应该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其特征进行对比观察,才能够保证测量的规范性。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设备的需求量过大,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千到一万件左右,因此工作人员校准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其目的主要在于对机器的生产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能符合哪种规格的生产,生产过程是否会出现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分析,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和配合经验,由于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牵扯的情况较多,如环境、销售业绩等方面,这些情况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查。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只具备专项技能,这就需要对不同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并对不同情况的数据标准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做好相应的整合工作。
2
验证过程
2.1对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进行分析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允许最大误差值、不确定度、稳定性、分辨力、测量范围等。在计量前要根据产品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形式进行确定。其中法律规定的计量要求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安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贸易结算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定。计量要求则可以通过产品合同、制造规范、工艺文件、检验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情况进行导出。
此外,相关设备的需求也可以参考国家颁布的设备制造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方面,确定计量要求,并有计量人员进行导出,即计量部门发出的确认主要是按照计量的特性、国家检定规章制度、校准规范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确认的。
当客户和组织提出计量要求的同时,应该由测量设备的主要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导出。
2.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分析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分析主要是经过校准而决定的。计量部门可以根据设备的情况、测量的标准、设备的说明书、设备运行的条件等方面,对设备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装置工具。当测量出设备的量值和技术参数之后,应该要按照量值和设备的指示进行溯源。计量的特性主要包括: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影响量、分辨力、误差、鉴别力、死区等。在校验的时候可以对以上几方面的数值误差进行分析,并加以修正。可以说,校准是企业为确保数值统一可靠的一种方式,它是量值溯源的主要产物,也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性工作。
2.3验证过程的实施
在验证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计量过程所选用的设备特性和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和验证。对于具有相似类型如:准确度相似、范围相似、方法和环境相似等,其测量工作主要采用一般的控制程序,并进行校准工作。在校准后,工作人员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计量验证过程进行确认。
当计量确认的范围为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时,应该对计量确认过程的验证记录表进行校准。
3
举例分析
3.1产品测量过程中的计量要求分析
某产品在测量内容,主要是对其齿轮进行公法线长度测量,根据相关的技术显示:其要求为48.02mm,允许误差为(-0.13~-0.09)mm。
根据该方法导出的数值为:测量的范围在(25-50)mm,允许的误差主要为±0.09mm。
本次测量主要根据某一个编号的公法线千分尺进行测量,通过调整之后会得到其特性,包括测量范围和误差允许范围。根据这个要求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公法线千分尺的计算特性符合产品的标准。
3.2从国家相关规定中导出计量方面的要求
根据相关检测规程要求,当设备的测量范围为25-50mm之间的公法线千分尺,在测量的结果上允许有所偏差,偏差范围在0.005mm左右。在经过相关调整之后,其计量情况有了新的改善,测量范围在25-50mm之间的公法线千分尺,其允许的误差为±0.005.5mm。因此,可以得出,公法线千分尺的计量特性无法满足计量要求,即计量验证并不及格。
通过这样的验证可以看出,在经过校准之后,同一个公法线千分尺会根据不同的计量要求进行调整和验证,其验证的结果并不一致。
结束语
计量工作的进行需要按照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它是企业自行建立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具备建立的条件,企业之间各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从而协调完成计量工作,若企业没有客观设备,则可以通过委托实际单位进行解决。
在检测之后,达标的产品可以根据国内外的检测章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满意的结果。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允许出现一定的误差。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考虑校准结束中存在的误差值,并结合计量得出的误差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设备是否达到标准。